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国家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大背景下,一场深刻的能源与产业变革正在全面展开。作为在传统焦化与化工行业深耕三十年的龙头企业,旭阳集团并未固守旧业,而是以超前眼光和坚定决心,开启了一场面向未来的绿色转型——大力布局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升级之路。
一、转型之必然:顺应时代趋势,主动拥抱变革
随着全球气候治理成为共识,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一战略对传统高耗能行业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带来了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旭阳集团深刻认识到,唯有主动求变,才能在新时代保持竞争力。国家密集出台支持氢能等清洁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产业转型提供了清晰指引和市场空间。旭阳集团敏锐把握这一趋势,将新能源和新材料确定为集团未来发展的两大重点方向。
经过三十年发展,旭阳在传统焦化领域已经做到极致,进一步成长的空间有所局限。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拓展,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旭阳集团在传统业务中积累的丰富资源,恰恰成为转型过程中的独特优势。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焦炉煤气是制氢的重要原料,粗苯等副产品可通过深加工转化为高价值新材料原料,这种天然的资源协同与产业耦合效应为企业转型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独特优势:大化工基础,产业链协同与技术积累双轮驱动
旭阳集团转向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并非从零开始的盲目跨界,而是选择旭阳现有产业延伸出去的以化工为基础的各类材料和能源领域,系建立在自身独特优势基础上的战略开拓。旭阳集团构建了“焦化-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一体化产业链,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价值最大化。在原料端,焦炉煤气用于制氢,粗苯用于生产己内酰胺,进而制备己二胺,形成完整的闭环供应链,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环境影响。
三十年焦化、化工行业深耕,使旭阳在高温反应、催化剂应用、精密分离等工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成果和经验,可直接迁移到新材料、新能源研发生产中。如氨基醇的非硝化工艺、己二胺的反应器设计等等,都受益于焦化、化工的创新积累和研发复利,显著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转化成本。
并且,聚焦为盈利服务、为发展服务,集团为所有的产业、产品都配置了三个层级的研发机构,形成了“创意-小试-中试-工程设计-产业化”全研发产业链以及全员创新、全面创新、系统创新、协同创新、原创性、独创性创新体系、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博士硕士为骨干研发团队、覆盖各产线多个专业研究所等坚实的技术创新支撑。
三、突破瓶颈:实现自主创新,形成应用转化
在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旭阳集团坚持自主研发,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旭阳已掌握纯度99.999%的焦炉煤气制氢技术,成本控制领先行业。在液氢储运和天然气掺氢技术方面,建立起在氢能领域的技术优势。这些技术的突破,不仅为集团转型提供了支撑,也为中国氢能产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由20位硕博专家精心打磨,经过小试、中试、过程开发、工业化,历时十年攻克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成功开发出全球首创非硝化法制备氨基醇(全称“2-氨基-2-甲基-1-丙醇”)工艺,形成15项专利护航旭阳氨基醇技术体系,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氨基醇作为一种高性能助剂广泛应用于电子、新能源、化妆品、高端涂料、金属精密切削、医药农药中间体、碳捕集等众多领域,附加值高,但其合成工艺复杂、反应条件苛刻。旭阳集团突破氨基醇核心技术,首先建成中试装置,经过稳定运行验证,装置性能优越,产品质量优异,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销往全国和美国、印度、荷兰、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得到了国内外客户广泛高度认可。今年7月4日,旭阳集团5000吨/年氨基醇产业化装置在定州园区全线贯通投产,旭阳成为全球第二个工业化生产氨基醇的企业。这是国内首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氨基醇产业化装置,标志着我国在高端精细化工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推动了我国高端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未来,旭阳集团还将根据全球市场空间有序扩产,逐步形成氨基醇系列产品,构建以氨基醇为平台多个产品线,打造旭阳又一引领全球赛道的优势产业链。
己二胺是生产高性能尼龙的关键原料,长期以来技术被国外垄断。旭阳组织近百人的研发团队,历时8年成功开发出“己内酰胺直接制己二胺技术”,跳过传统工艺中的己二腈环节,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形成全套自主知识产权。这一突破对中国尼龙产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而旭阳也决不满足于中间体的生产,投入研发资金进一步向下游延伸开发,拓宽新材料产业链,挺进PA6、PA66、高温尼龙等高端新材料领域,打造产业闭环,提高产品附加值,锻造综合竞争力、系统竞争力、本质竞争力。
四、项目实施:系统谋划,带动整体提升
旭阳集团在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的前瞻布局,已经转化为一系列具体项目,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旭阳已拥有定州、邢台、唐山等高纯氢生产基地,具备50亿方/年氢气资源,投产并稳定运营五条合计34吨/天产能规模高纯氢产线、四座合计5吨/天加氢站,取得危化品运输资质并建立5.5吨/天输运能力旭阳氢能车队,实现高纯氢销量逐年翻番、清洁氢认证碳排水平0.49 kg CO2e/kg H2(较行业碳排标准值4.90 kg CO2e/kg H2低90%),成为京津冀最大、全国第二大高纯氢供应商,奠定了梯次迈向清洁低碳能源供应商、能源生态系统集成商、先进能源技术开发商、能源转型卓越服务商的坚实基础。
在此基础上,旭阳携手航天101所,基于我国氢膨胀氢液化技术取得重大成功,实现国内首台套氢膨胀5吨/天氢液化系统落户旭阳,在定州园区建设液氢工厂,打造国内首个民用液氢全产业链示范项目。该项目预计2026年投产,不仅进一步提升旭阳在氢能领域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地位,更将打破国外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技术封锁,开启我国民用液氢商业化的大门。
同时,旭阳通过推进与亿华通的资本合作,加强产业协同,提升公司在清洁能源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旭阳也在积极构建“制-储-运-加-用+研”一体化氢能产业生态,延链、补链、强链,形成整体发展闭环,做强全链条技术研发体系,整合氢能应用场景,形成协同耦合格局。
旭阳基于前述“己内酰胺直接制己二胺技术”自主研发创新成果正在郓城园区建设的5万吨/年己二胺项目也将于今年10月份投产,其规模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将打通“己内酰胺-己二胺-PA66(高端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等领域)”产业链,实现旭阳在高温尼龙等新材料领域的拓展延伸,进一步完善提升集团的整体产业布局。
五、未来展望:紧扣“双碳”战略,致力高质量发展
依据《旭阳未来三十年》的战略擘画和旭阳第七个五年发展规划、新的十年发展纲要,旭阳集团在新能源与新材料领域的布局将始终紧扣“双碳”战略导向与产业升级需求,以焦化、化工为根基,通过产业链协同、技术突破与项目落地的联动,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旭阳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研发体系,聚焦关键领域创新突破,不断提升在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与竞争力。
旭阳集团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向下游高附加值产业领域拓展,形成更加完整的新材料产品体系,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将积极开展与科研院所、企业伙伴的战略合作,构建开放创新的产业生态,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将始终恪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切实把可持续发展有机融入企业战略和企业运营的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
总之,旭阳转型是一条以现有产业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绿色发展为方向的提质跃升之路,不但为公司自身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中国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旭阳集团定会一如既往、一以贯之,以坚持不懈的创新、坚定不移的实干,实现新能源新材料深耕,实现做优产业格局、做大业务规模、做强竞争优势,打造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新材料供应商,为保障旭阳事业长久、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为国家“双碳”目标战略实施、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积极有为的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