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发布

中国旭阳集团荣膺“可持续发展优秀案例奖”及”最佳出海企业样本”

来源:旭阳集团 作者:whzx 发布日期:2025/05/14

近日,中国旭阳集团出席并参加由财联社携手上海领灿重磅推出的首届“信心未来 中国 Timing”可持续价值香港峰会暨沪港深资本市场优秀案例评选。在众多参评企业中,中国旭阳集团凭借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和海外业务的突出表现与卓越成就,荣获“可持续发展优秀案例奖”及“最佳出海企业样本”。


1.png


2.png

 

2025年中国旭阳集团迎来了创立三十周年,而立风华,英姿勃发,大志初绽,伟业初就。三十年前,旭阳在时代大潮中果断选择创业,从零起步、从无到有,在一次次创业闭环中从小到大、从弱到强。1995年,旭阳以230万元拼凑起来的资金招兵买马,吸引80名员工加盟,一路拼杀,闯关夺隘;2024年,仅上市体系即实现销售收入475.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53%,资产规模达到近6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42%,成为拥有9大生产园区、业务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的行业龙头。这一跃升的背后,是战略定力与创新能力的双重驱动。作为全球最大独立焦炭生产商及供应商、全球最大焦化粗苯加工商、全球第二大己内酰胺生产商、全球第二大高温煤焦油加工商、中国最大焦炉煤气制甲醇生产商、中国最大工业萘制苯酐生产商、中国第二大及京津冀最大高纯氢供应商,旭阳不仅以近3000万吨/年的总产能规模稳居行业领先地位,更全面做到传统业务的绿色升级;化工板块收入占比达到43.4%,碳材料、芳烃等高端产品布局正逐步打破大宗商品的周期性桎梏;焦炭、化工、新能源三大板块协同,即便在行业产能过剩的寒冬期,旭阳仍能通过动态调整77条产品线的资源配置保持盈利弹性。

如果说产能规模是企业硬实力的刻度,那么人才与技术的复利积累则是穿越周期的真正密码。1995年,旭阳员工中大专学历者仅1人,博士、硕士人才为零;到如今48名博士、282名硕士引领的创新团队,人才密度的质变直接推动了技术壁垒的构建,并为所有产业、产品配置了三个层级的研发机构,建立了全员创新、全面创新、系统创新、协同创新、原创性、独创性的创新体系,培育了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了13万平米中试基地和2万平米实验室,形成了337项专利技术、520项专有技术、151项可转让技术,获得了46项国家和省部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实现了27项自主研发项目产业转化,且成功以运营管理服务模式输出旭阳标准,赋能外部企业11条产线,将旭阳技术和经验升华为行业标杆,同时积极深化全球化布局,加大海外投资,加速供应链、销售链向海外延伸。

安全、环保、质量是旭阳的生命线。在三十年创业、创造、创新的发展历程中,旭阳始终坚持把安全作为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前提,确保安全建设足额投入、全额使用、逐年增加,仅2024年安全投入即达1.72亿元,继续保持六大安全事故发生率及职业病发病率全部为零的记录。始终坚持恪守环保底线,聚焦打造绿色园区、洁净工厂、清洁生产线,建立形成一流绿色生产和绿色运营,至今已累计环保投资93.2亿元,建设重点环保项目156项,做到所有装置均达到或优于国家节能环保标准,各项节能环保指标行业领先,全面实现超低排放,部分园区实现超超低排放,并获得国家级绿色园区、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全国焦化和甲醇行业能效领跑者、全国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及资质。始终坚持依靠质量占领行业制高点,围绕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发挥自身规模实力和产品及服务品质倾心对客户负责,并于同时通过运营管理服务及整合并购的事业开拓不断增加和提升对客户的服务;践行旭阳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永远以客户要求为关注焦点,产品开发、生产、供给、服务全部以满足客户要求为首要标准,包括焦炭板块专为大高炉生产创新研制“旭阳1号焦”,以强度好、硫分低、挥发分低等品质特点彰显竞争优势,广泛应用于2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主力焦;旭阳化工板块苯加氢产品质量达到石油苯水平,己内酰胺产品完美应用于下游长丝市场和巴斯夫高端工程塑料和多层共挤膜,并且旭阳焦炭、化工等产品市场已扩张至全球39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香港、印尼、新加坡、日本、印度、越南、澳大利亚等设立了子公司和办事处,特别是己内酰胺、氨基醇等出口业务强具国际竞争力,量、质齐升,翻倍增长,广受客户肯定,深得市场欢迎。

三十年前,旭阳凭着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抓住历史机遇勇敢地创业,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三十年来,旭阳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中准确定位自己,坚定正确的方向,坚持正确的道路,坚守正确的战略,忘我奋斗、连续奋斗、艰苦奋斗,与旭阳全体干部员工共同创出了一番天地,成就了一番事业,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当前,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全球能源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旭阳集团作为独立焦化行业的龙头,敏锐捕捉到氢能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果断将发展氢能作为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并依托自身在资源、技术、市场等六大方面的独特优势,以定州园区为“中枢”整体规划布局氢能产业发展,已成功构建起涵盖“制氢、储运、加注、研发、应用”完整产业链条,跻身全国第二大、京津冀最大高纯氢供应商,连续三年获国家清洁氢认证,并于2024年再创新高,实现氢气销量2010万标方、减碳2.07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焦炭需求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旭阳集团提前布局,于2021年创立了旭阳印尼苏拉威西园区。这是旭阳在海外投资建设的首个生产园区,旨在与澳洲、日本、越南、新加坡、印度等办事处共同开拓旭阳全球供应链体系,已成功构筑起以印尼苏拉威西园区为支点,辐射全球焦化产业的旭阳国际化战略布局。目前,旭阳印尼苏拉威西园区合计产能320万吨/年,2024年焦炭销量222万吨,覆盖欧洲、东南亚等13国市场28家客户,营收7.3亿美元、净利润1500万美元、ROE5.7%、ROA1.4%。

在加快落实焦炭业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同时,旭阳集团也继续朝着成为世界领先的新材料公司努力,实现“一块煤”到“一块布”建链、补链、延链、强链贯通突破。2024年,旭阳集团固体己内酰胺海外销量续创历史新高,全年出口量达4.75万吨,同比增长200%,业务涵盖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哥伦比亚、墨西哥、意大利等9个国家和地区。

无独有偶,2024年旭阳集团的高附加值氨基醇新材料也如期放量,实现了中试装置全产全销,销往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收入超过4300万元,形成了又一新的业绩增长点。

2025年,虽然国际经济环境面临关税与诸多因素影响,行业形势仍然不利,但旭阳制定了非常完备、详细的应对措施。集团将继续实施“控投资、扩收入、降成本、增利润”的年度经营方针,稳保增量增利,多措并举增效,加快资产和资本经营,持续优化股本结构,系统降低负债规模及成本,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大力清收各种欠款,坚持环比降低各种费用,在周期底部进一步锻造旭阳本质持续发展能力,提升每个产品线及业务单元盈利能力,确保年度业绩目标圆满实现。集团坚信,就像创业三十年来度过的几次周期调整一样,旭阳在2025年一定能实现比2024年更好的成绩。

一是化工板块新项目投产放量。2025年,在巩固焦化主业优势的同时,旭阳化工新材料业务亦将继续突破。保守测算,旭阳化工板块年度产量将提涨25.6万吨,分别是:呼和浩特园区30万吨/年炭基新材料项目,预计新增24.7万吨业务量;定州园区5000吨/年氨基醇项目,预计新增3000吨业务量;郓城园区5万吨/年CTH项目,预计新增6000吨业务量。其中,自主研发设计的5万吨/年CTH项目计划今年下半年投产,并向下游PA6、PA66、高温尼龙等高端新材料拓展,逐步建立尼龙新材料全球第一的绝对龙头地位;氨基醇新材料业务在已经实现海外市场爆发式增长的基础上,通过5000吨/年氨基醇项目(已基本完成建设拟近期投产)形成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增长,还将于未来扩大产能至2万吨/年,同时不断研发创新如3-氨基-4-辛醇、2-二甲氨基-2-甲基-1-丙醇等不同场景应用之不同牌号氨基醇系列产品,锻造全球第一氨基醇产线,打开化工板块新的增长空间。

二是焦炭板块增产增收。2025年旭阳焦炭板块产能将持续增长,全年产量预计达到1491.2万吨,同比2024年增长121.2万吨(印尼旭阳伟山产量287.7万吨,增加65.7万吨;萍乡旭阳180万吨焦化项目预计2025年9月投产,产量增加16.5万吨;其他焦化装置产量增加39.0万吨)。旭阳将继续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立足旭阳印尼苏拉威西园区,扩大全球营销网络;建立与境外航运公司的战略合作,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选择合适时机,联合国际合作伙伴建设全球化生产基地;扩大煤炭数据库,与更多国际煤矿建立长协,全球筛选煤种,降低配煤成本。

三是运营管理服务规模扩张加速行业整合。服务型制造业是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聚合物,其核心在于打破传统生产边界,将服务贯穿于生产制造全周期。旭阳的运营管理服务业务模式打破了传统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之间的壁垒,构建了柔性服务体系,既规避了重资产投入风险,又通过行业整合提升了市占率。2025年将是焦化行业加速整合的一年,旭阳将优先选择有盈利潜力或有一定销售渠道的企业作为运营管理服务对象,在2024年基础上继续扩大运营管理服务业务规模,与集团的自有产能形成协同优势,以轻资产模式加速行业整合,提高集团营业收入。具体目标是:焦炭托管产能再增1000万吨达到1820万吨,化工托管产能再增100万吨达到166万吨,并积极将轻资产运营管理服务项目拓展至海外,让“旭阳模式”融入全球产业链,提高运营管理服务板块在集团总收入、总利润、总规模的占比。

四是氢能产业链及经营范围延伸拓展。预计2025年旭阳氢气销量0.4万吨,同比2024年增长0.2万吨,增幅100%。旭阳将继续执行“1124”战略规划,利用联动分布式光伏发电,持续开发PEM电解槽电解水制氢设备,分期规划实施绿氢项目,联动化工板块生产绿色甲醇、绿色合成氨等产品;启动建设国内首台套5吨/天液氢装置,打造全国液氢标杆项目;谋划天燃气管道掺氢项目;规划拟建2-3座位京津冀、内蒙古相应区域加氢站;增加谋划北京大兴母站,依托液氢项目建设契机,打造“液氢+气氢”供应基地。

五是扩收入、降成本、增利润综合发力。面对日益严峻的外部市场,综合地、持续地扩收入、降成本、增利润,会同产销量的增长增收,构成2025年集团收入及利润增长的两大主要方面。为此旭阳制定了明确、严格、详细的增收降本节支目标与措施,通过各类外部欠款清收和各类奖补政策落实增收,通过一系列包括提高销售综合收益率扩差价、降低原煤采购损失率扩差价、优化原料和产品进销存扩差价、调整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产品扩差价、调整客户结构向高收益客户扩差价、扩大化工品出口业务量扩差价、基于运营管理服务和工厂业务扩大服务型贸易量等增收增利,通过包括降低制造费用、销售费用、运输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以及围绕增加年化创利实施11个技改项目等内部挖潜降本节支,完成合计20.3亿元扩收降本增利目标。并且在上述工作过程中,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始终是旭阳降成本增效益的重要抓手,通过系统推进、创新加持,不但要确保2025年比2024年的利润、收入有大的增长,而且要确保在周期底部集团的规模实力有所提升、竞争力有所加强。

而贯穿于2025年集团收入及利润增长的实现,无论是产销量的提升,还是扩收入、降成本、增利润的达成,都需要强有力的经营管理变革的支持。对此,旭阳在2025年将进一步深化和持续实施2024年制定执行的《旭阳集团经营管理变革指导意见》(二十四条),以“控投资、扩收入、降成本、增利润”为方向,以全面、系统、彻底整肃干部为突破,以缩减公司、压缩层级、合并部门、优化人员为抓手,以数字化、智能化广泛应用为手段,分级授权、逐步授权、有限授权,明确干部担责兜底目标和责任,加强风控体系建设,改善制度流程,减少审批环节,提升执行效率,全面变革,系统变革,彻底变革,提升人均利润、人均收入、人均产量、人均月订单量、人均成本管控、人均研发成果,全面锻造旭阳基本实力,提升综合竞争力。

此次经营管理变革是鉴于2022年、2023年、2024年经营形势下行、利润连续下降的现实,在旭阳2022年年初就提出并连续严格执行“控投资、扩收入、降成本、增利润”工作策略的基础上提出的,目的是提升盈利能力、投资回报率、经营管理效率、经营能力、管理能力、综合竞争力,目标是全面落实集团经营生产计划和财务预算,确保“控投资、扩收入、降成本、增利润”具体指标的实现。

此次经营管理变革是在集团上市体系近500亿元收入规模、拥有国内外九个生产园区的基础上进行的,将再一次在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形成经营管理闭环,提升旭阳系统竞争力,奠定旭阳更大空间的发展基础。

此次经营管理变革是全面的、系统的、彻底的,不是短期行为,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着眼于基础、着眼于根本、着眼于长远。

集团在创业的不同时期,会面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策略,这些年度或连续几年的经营管理策略连接起来就构成了旭阳长期的核心竞争力,这些具体的策略又是集团长远战略的组成部分,共同推动旭阳不断进步、不断前进。自1995年创业至今,旭阳已经执行了五个“五年发展规划”,今年不但要全面完成第六个“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5年)”,而且要深入总结、系统复盘,在此基础上,根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制定旭阳第七个“五年发展规划(2026-2030年)”(对应国家“十五五”发展规划),同时遵循旭阳未来三十年的长远构想,编制形成旭阳新的“十年发展纲要”。